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教育視界 >

校園攀比風不可長

校園是一個小社會,它必然也會受到“大社會”的影響,攀比現象亦然。
  它不是比學習、比勤奮、比文化素質,而是變著法兒比吃、比穿、比打扮、比闊氣。比如中學生過生日,你請客花50元,我就花100元;你請一桌,我非請兩桌不可。給同學過生日,你花三十元,我就花六十元;你送禮品盒,我就送高檔游戲機;你穿港式服裝,我就戴港式耳環;你的手表是“夜光”的,我就買帶音樂的。諸如此類的攀比故事,在校園內真實的發生著,并且這種攀比風似有愈演愈烈之勢,令人堪憂。
  攀比之風在校園里盛行,危害無窮。
  一是渙散了軍心,分散了精力。中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,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上??炭喙プx、奮力拼搏,方是中學生的崇高追求。攀比風盛行,大家的很大一部分心思就從學習轉移到名牌時裝、吃喝玩樂上,影響了學習,分散了精力,耽誤了大好時光。
  二是污染了思想,不利于修養。中學生是“純消費族”,他們所花費的一分一厘,所穿戴的衣褂鞋帽,所有的衣食住行,無不源于家庭的“贊助”,各項開支都來自父母的血汗。雖說物質條件改善了,家庭積累厚實了,但遠沒有達到不浪費就花不完的程度;攀比風盛行,就會使學生變著法兒“啃”家長,得到的錢無原則地胡亂花去。更有甚者,做出一連串嚴重違反《學生守則》的事情,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。久而久之,思想松散了,修養放棄了,精神滑坡了,想想,豈不后悔一生?
  三是慣壞了脾氣,增加了煩惱。在家是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,爺爺不敢招,奶奶不敢惹,到學校再去一味地迎合攀比風:同學有啥我就得有啥,同學穿什么名牌我就得穿什么名牌,動輒向家長討價錢、發脾氣,習慣了就定性了,長大了就難改了,以后的生活中怎么會少了煩惱呢
?
  總之,攀比風使得本該平靜的校園充斥著金錢的味道,使得本該純潔的心靈蒙上厚厚的灰塵,使得本該用來學習、用來充實頭腦的寶貴時間白白流掉,并且導致學校正常的思想教育很難更深入地開展下去,使老師辛辛苦苦的教育付諸流水。

  筆者調查許多中學生,讓他們就消費問題開誠布公地談心里話。調查結果是:并沒有多少學生贊成這種消費上的“你追我趕”。談起原因,絕大部分同學都承認是受了社會影響,認為別人都那樣去辦,那樣去消費,那樣去“攀比”,如果自己不那樣,就會受到眾人的另眼相看,甚至嘲笑奚落。同時,很多同學也承認,自己是“打腫臉充胖子”,有的甚至是“餓著肚皮”講面子。
  校園是個小社會,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社會的制約和影響,所以要抵制攀比之風在校園的流行,就要學校、班級、學生共同努力,根據實際情況進行“綜合治理”。
  作為學校,首先要在輿論上做文章,引導學生合理消費。讓學生在思想深處切實認識到攀比之風的危害,在校園里努力營造合理消費的良好環境,形成人人與盲目攀比和其它不良消費行為作斗爭的良好風氣。這樣,扼制此風盛行就建立了必要的前提。
  作為班集體,要制定切實具體的行動計劃。比如同學過生日,不妨在本班教室進行,買上幾斤瓜子,稱上幾斤糖,選上幾張生日賀卡,唱上幾首祝福歌曲,既隆重熱烈,又充滿同學友愛,還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,引導了正確消費,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熏陶。類似的活動越多,其效果越好。
  作為中學生,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。中學生正處于探求各類知識、提升自身技能的黃金期和最佳年齡段,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刻苦攻讀學業上,在生活上的要求要把握好四個字:“適度消費”。該花的錢,父母不會吝嗇;可花可不花的錢,不妨適當節制,把錢花到“刀刃”上;不該花的錢,要堅決打住。把握住這樣的原則,就能遠離攀比,杜絕不正當消費。
  社會消費水平提高了,同學們手中的零花錢在逐漸增多是很正常的,也是可以理解的,這是好事;但如果不正視攀比之風,就會使好事變成壞事,甚至引發一系列的惡性事件的發生(包括少年犯罪),報上經常登載的中學生搶劫案、綁架案不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嗎?
  讓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,積極行動起來,剎住校園內攀比風的盛行,讓這股濁流遠離校園,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,讓勤儉節約力爭上游之風成為校園主流。
? 欧美成免费一区二区视频在线